走进新阅读时代
发布时间: 2013-04-23 浏览次数: 9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时代不同,网络、微博把我们带进了新阅读时代。

  知识奔流、信息爆炸是新阅读时代的时代特征;从读书看报到上网看微博是新阅读时代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速阅读、浅阅读是新阅读时代的主题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人均读报、读书、阅读期刊为47.48分钟,比上年减少了1.17分钟;而人均上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间为66.32分钟,比上年增加了2.06分钟。“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读书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也被放弃。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多数人选择浏览式阅读,阅读过程中不愿过多“费脑子”。

  新阅读时代还要不要读书看报?“世界读书日”本身就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江苏省在世界读书日期间举办了主题为“同建书香江苏,共筑中国梦想”的第九届江苏读书节。这个主题告诉我们,新阅读时代,人们不能离开书、不能少了报,“中国梦”的实现也不能离开书与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特别提出要弘扬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精神、凝聚力量都离不开书与报。

  有人说书和报上传播的信息网上微博上都有,书和报上传授的知识网上微博上都可以找到,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看报呢?其实,书报和网上微博上的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网上信息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情绪宣泄、报忧不报喜是微博的特性。上网、看微博只能是“参考消息”,人们看了某条新闻后都会说是“网上说的”、“微博上说的”,将信将疑,报上登了,人们一般就不再怀疑了。

  当然,书和报自身也要不断创新改进,适应新阅读时代的要求。例如,针对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越来越少的特点,南京晨报提出了“60版路线”,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读者的阅读成本——时间;报纸和书籍的编排也要顺应速阅读、浅阅读的要求,“能用图的不用表,能用表的不用文字”,让人一目了然;在读题和读图同样重要的今天,我们还要精心制作标题、精心挑选图片……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

  中央提出改作风的八项规定,改文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改作风与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同志喜欢讲长话、写长文,这些讲话看似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想到哪讲到哪,事不分巨细、话不分缓急。中央要求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同样是讲一件事,开短会、讲短话,就要求语言要更精练、思考要深刻,正所谓“讲话一分钟,背后十年功”,作风文风的转变,同样离不开长期学习,离不开持续的阅读。

  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古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赔”。三分钟的热度,换来的只是一时的显摆,坚持阅读,才能获取绵延不绝的上升之力。新阅读时代,本领恐慌也随之而来。“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现代人学历都比较高,不少人自恃天赋高、底子好,放弃了阅读,但老底终会吃光,黔驴总要技穷。学历很重要,持续的学习、阅读更重要。只读过小学的莫言为何能够夺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体会就是终身读书学习,12岁辍学的莫言家里没书,就到别人家里借,得知一个同学家里有套绘图本的《封神演义》,他就去帮人家推磨。莫言说,那个小孩很霸道,对他说“你推10圈看一页,再推10圈看一页。”还有一次,莫言借了别人的《青春之歌》,对方要求第二天就归还,于是他抱着书钻进草垛看,不顾放的羊,宁愿挨揍也要把书看完……不断的阅读,弥补了莫言学历上的短板,更让莫言迅速成长,也成就了他的诺贝尔奖。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读书看报始终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善于读书读报的人就会有好的心态,心态好形态就会好,好的形态就会带来好的生态。(作者钟流)

 


 
※ 信息来源: 机关党委 信息负责人:雷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