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
发布时间: 2010-04-15 浏览次数: 26
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
                                                      人民日报
 
 

  ●评论一: 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

  ●评论二: 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评论三: 教育要发展  根本在改革

  ●评论四: 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评论五: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评论六: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

—— 一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都离不开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关键阶段,教育的支撑地位更加凸显。

  因此,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这一问题。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优先发展教育,就要舍得为教育花钱。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必须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观念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真正做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就要真心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目前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不少,许多教育问题根源在社会。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教育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党委和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正如百姓所说:政府带好头,教育有盼头!     

(摘自《 人民日报 》 2010年7月24日第一版)

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二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坚持德育为先。德乃做人之本,德育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不断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坚持能力为重。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强化能力培养,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坚持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阳光的心态、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加强美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无数事例证明,杰出人才是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他们素质高,知识广,开风气之先,引发展潮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人才竞争。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

  国家富强、民族昌盛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我们要通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摘自《人民日报 》2010年7月25日第一版)

教育要发展 根本在改革

——三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也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和要求。

  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回顾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从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到职业教育长足进步,都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因此,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要着力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创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关键在于教育系统内部解放思想。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应当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验,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按照整体部署,试点先行,加快推进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10个方面的系统改革。应当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当前,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和改革攻坚阶段,新问题和老矛盾容易在短时期内相互叠加、集中凸显。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同时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教育改革,立足今日,开启未来。

(摘自《 人民日报 》2010年7月26日第二版)

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四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促进公平”被确定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让每一个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质决定的。进一步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重大步伐,逐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在此基础上,应当逐步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择校风”、农民工子女就学缺乏保障等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症结都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特别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应当不断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促进教育公平,还要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法制和制度保障。应当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应当尽快改变教育改革发展中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状况,真正让法制和制度为推进教育公平保驾护航。
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坚持以发展促进公平,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政策支持促进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与进步”的美好愿望。

(摘自《 人民日报 》2010年7月27日第二版)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五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是对新中国60年教育事业发展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今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遵循。

  我国目前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待加强、教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能否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加强师德建设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理想,恪守职业道德,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为教师发展成长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倡导教育家办学,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大显身手。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摘自《 人民日报 》2010年7月28日第二版)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六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深刻总结60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世纪梦想,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伟大跨越,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密切相关,与党对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摘自《 人民日报 》2010年7月29日第二版)

打 印 关 闭 纠 错
文章来源:
 

 
※ 信息来源: 机关党委 信息负责人:蔡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