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干部应提升六大能力
发布时间: 2012-12-06 浏览次数: 37
为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顺利转型,我们必须注重系统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以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应着力提升以下六大能力:

  一要提升政治鉴别力。继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使其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加强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领导干部应当兼具政治家和教育家的特点,尤其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员工,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在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要正确把握“高校发展为了谁、高校发展依靠谁、高校发展成果由谁分享”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创新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讲究政治理论学习实效,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师生员工信得过”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二要提升科学治校能力。高校治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高校领导干部的治理活动必须建立在自觉遵循和运用高校治理规律的基础之上,科学治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的总体性要求。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深刻变革,高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师生员工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高校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为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发展全局,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科研创新规律和服务社会的规律,以科学的治理思想、科学的治理制度、科学的治理方法引领高校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师生员工检验的实绩。

  三要提升民主治校能力。民主治校的内涵就是要坚持学校治理为了师生员工,学校治理依靠师生员工,学校治理成果由师生员工共享,支持和保证师生员工有序参与学校治理过程。因此,高校领导干部首先要始终把为师生员工谋福祉作为民主治校的根本目的,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做好事,尽心竭力为师生员工解难事,真正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师生员工所用、情为师生员工所系、利为师生员工所谋;其次,高校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依靠师生员工作为民主治校的根本动力和途径,高校师生员工是高等教育实践的主体,是高校领导干部治校理政的智慧之源、力量之源,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再次,高校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支持和保证师生员工有序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作为民主治校的重要保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主体化的利益表达意识,保障师生员工平等化的利益表达权利,疏通师生员工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师生员工规范化的利益表达制度,多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四要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执政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为此,高校领导干部首先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现代意识,在高校营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忠实履行宪法和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保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依法规范学校党政之间、职能部门之间、院系之间的职责和权限,积极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的内部治理体制机制;再次,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程序和精神,充分反映高等教育发展变化规律和学校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有效维护校园秩序。

  五要提升拒腐防变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不仅强劲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使高校也变得绚丽多彩、纷繁复杂,使高校领导干部时刻面临各种诱惑的考验。为此,高校领导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观、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个人意志与集体决定、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时刻防止出现假公济私、优亲厚友、骄奢淫逸的腐败行为,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高校领导干部的蓬勃朝气、昂然锐气、浩然正气,干干净净地做师生员工的贴心人。

  六要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任何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法宝,也是高校领导干部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态势。进入新世纪,面对新挑战,高校领导工作难免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难以有效应对新挑战。为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师生员工的新期待,学会系统分析学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创新需求,把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同本校实际紧密结合,明确学校可创新的问题,拟订和实施创新计划,评估创新效果以及调适创新计划,破解高校发展的新难题,开创高校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何光英


 
※ 信息来源: 机关党委 信息负责人:蔡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