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发布时间: 2009-06-10 浏览次数: 61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必须全面履行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职责,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以强化理论武装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要在学习内容上强化理论武装。树立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培训理念,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用全会精神武装党员干部,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创新。要在传统三会一课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充分利用网站、远教站点等新型学习平台,创新学习载体,不断满足党员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三要在学习形式上讲究灵活。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领导带头示范学、建章立制集中学、突出重点深入学、结合实际主动学、开阔视野拓展学等形式,努力寻求适合党员干部学习的形式。四要在学习效果上注重实践。要大力倡导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以学习促进工作,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把理论与地区的实际联系起来,与本职工作的联系起来,与当前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真正把学习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具体措施,转化为实现科学的实际成效,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效果。

  二、以健全党内民主机制为重点,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党内民主要强调民主集中制,首先强调党员的主体地位,保证和落实党员的权利。一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内定期表彰制度和村干部 “三位一体” 激励保障制度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从政治上关心党员,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开展党组织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党员患病探望活动和镇街办党员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服务站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从生活上关照党员,提供真情服务,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幸福感;以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开展机关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和社区党组织四建四送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从工作上关注党员,强化发展理念,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度,形成以激励为核心、关怀为宗旨、帮扶为途径的党内和谐建设新机制。二要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工作。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代表任期制有关规定,在开展乡镇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县区和社区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党代表提案办理、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相关制度,提高党代表在党内事务中的主体作用。三要落实党内民主决制度。要扎实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做到 “内容规范、形式规范、时间规范、程序规范、监管规范党员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增加党务工作的透明度,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全面推行农村和城市社区党员议事会制度,搭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平台,落实和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坚持采取一推两考的方式产生乡镇党委班子人选,稳步推进村党组织换届直选试点工作,落实和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一步完善科级干部述职述廉工作,推行村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制度,落实党员的监督权,逐步形成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两个民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以统筹党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统筹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主要,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要统筹社区区域党建。坚持以社区党建工作为基础,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为依托,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共建协作机制为关键,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整合社区各类资源,集聚党建工作合力,努力形成社区党组织主导、驻区单位配合、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容互动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实现社区范围内各类组织机制共建、党建共商、党员共管、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活动共办。二要统筹城乡党建。按照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和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对口帮带等活动,推动机关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优化城乡基层党建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互动共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要构建党员共管机制。要按照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库、高效率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推行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管理机制,落实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全面实现党员动态管理。

  四、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就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树立以德为先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注重才能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那些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那些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那些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二要规范干部任用程序。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的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任提名制度,探索建立以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差额选任干部办法。要把好提名推荐关,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反映干部群众的真实意愿;要把好组织考察关,综合运用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专项调查等方法,做到科学客观准确地识人;要把好集体决策关,认真执行拟提拔干部征求意见制度和任命干部票决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任免干部;要把好公示关,创新公示方式,拓宽公示范围,严格公示纪律,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把好任职谈话关,帮助干部梳理思想情绪,提出不足,打好预防针。三要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建立能够全面客观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着重考察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廉洁自律、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思想作风以及推进科学发展的状况。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不同系列、不同层级干部所担负的职责任务,有区别地设置考评内容。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干部考核评价的范围,实现官评民评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要在考核指标上尽量量化、考核内容上尽量详实、考核程序上简便易行,尽可能干部考核科学规范。

   五、以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为重点,强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要深入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紧紧把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一个主题,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着力提高组工干部的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为服务工作大局,服务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让党员满意、让群众满意,进一步树立公道正派、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二要扎实推进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以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转变为主题,组织广大组工干部走出机关、走入基层、走近群众,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谈心谈话、结对帮扶、参与接访等活动,准确全面地了解基层情况、把握群众需求、发现问题不足,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服务科学发展,提升部门形象。三要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始终把三服务 “两满意作为组织工作的核心价值,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的三型机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组工干部队伍,杜绝 “庸、散、浮、推、拖、假等不良现象,提高组织部门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 信息来源: 机关党委 信息负责人:蔡丽萍